仲英道德讲堂开讲:徐小跃教授仙林妙论中华传统道德

发布时间:2016-07-07浏览次数:628

6月8日晚,仲英道德讲堂第一讲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杜厦图书馆报告厅拉开帷幕。南京图书馆馆长、南京大学哲学系徐小跃教授以“中华传统道德之价值及其现实意义”为题,与在场师生分享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体悟。报告会由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明生主持。

作为项目负责人与首席专家,王明生部长、徐小跃教授共同介绍了“仲英道德讲堂”项目的内容和意义。“仲英道德讲堂”由美国唐仲英基金会和南京大学中国传统道德传播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是“仲英道德讲堂与中华道德传播研究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位首席专家向唐仲英先生、徐晓春女士以及所有支持该项目的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讲座现场 (佘治骏 摄影)

讲座中,徐小跃教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进行了创新性的解读,用“以人为本,以德为要”来总结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并围绕这一论断解读中国传统文化。

他认为,中华文化的“以人为本”不是以人的理性或创造性为本,而是以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性为本,即凸显人之为人的存在。人的根性是人在宇宙天地之间的特殊地位和高贵品质,它不在于特殊的语言,而在于所谓的义,即道德。因此中华传统文化必然以道德为中心。围绕道德、伦理、德性、德行,徐教授对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灵与肉、精神与物质等关系进行了精彩解读。

接着,围绕的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等核心概念,徐小跃教授对中国传统道德的内涵进行了高精度的阐述。他指出,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天地自然本身有其德行,即良心,良心有生德和判德两个功能。他引用亚圣孟子提出良心的四种具体表现: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这四种具体表现可以分别产生四种道德,即仁义礼智。中国传统道德在孟子的观念基础上继续发展为“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九德。他特别指出,九德中最重要的是仁爱。仁爱强调人与各种对象的亲近、亲切和亲密,它的本质是爱人。

围绕忠道和恕道,徐小跃教授对“仁”这一概念进行了重点的阐释。他表示,忠恕两道是展示仁者爱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儒家至圣孔子一以贯之的大道。他进一步解释,忠道和恕道,就是《论语》中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于礼,达于德,儒家追求的不是名誉地位上的达,而是自己道德上的立和达。这是道德的自律自觉,因此理解忠道和恕道一定要进入道德领域。只有在道德上确立以后,才能落实仁爱的奉献和给予。关于爱的精神,他提出了十二字箴言,即有心、有情、给予、尊重、宽容、分享。

徐小跃教授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要有文化自信,保持文化自觉,通过对人文道德的关注和践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

据介绍,本次讲座是仲英道德讲堂的第一讲,该系列讲座今后还将邀请海内外相关领域的顶级专家,共同弘扬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同时,“仲英道德讲堂与中华道德传播研究工程”项目还将组织师资骨干培训,开展大学生、研究生进社区、进校园等多项活动,结合中华传统美德,全方位、多视角进行道德讲堂的系列演讲、师资培训、学术研究、国际会议等多项工作。目的在于依托“仲英道德讲堂”这一传播载体,汇集国内外研究中华道德的优秀学者,构建中华优秀道德的传播体系,努力将“仲英道德讲堂与中华道徳传播工程”项目建设成为道德理论研究高地、优秀中华道德传播推广示范基地、道德状况调查研究基地、为弘扬和发展中华传统道德探索路径、提供经验。(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毋泽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