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有道 砥砺奋进 | “研途同行”博士生轻沙龙第一期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04-12浏览次数:37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实施南京大学“奋进行动”,进一步推进学院学风建设及完善人才培养体系。47日下午,bat365在线平台·(中国)官方网站“研途同行”博士生轻沙龙活动第一期在仙林校区圣达楼107教室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季勇老师主讲。



一、树立学科意识

季勇老师首先以自身硕博阶段的学术训练作为切入点为同学们阐述了学科意识的重要性。他认为学科意识的培养不能急于一时,需要在日常的思维训练、书籍阅读及论文写作中潜移默化式地慢慢建立。老师强调,在积累的过程中,要侧重培养自身研究领域范围所操持的范式和框架等一系列问题的自觉意识。其次,老师认为我们必须了解学科本身的历史,聚焦学科的专业性,明晰学科内部的话语体系,才能更好地树立学科意识。


二、训练学术思维

季勇老师认为在特色的学科范式之下,同学们也必须相应地训练自身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呼应学科意识。他从“如何读书、读什么书”两方面为同学们指明方向。老师强调学术思维的训练既要脚踏实地,同时也要将“博与专”相结合,我们既要严谨细致地把学科领域内具有权威性及基础性的读本或读物进行大量深耕细读,与此同时也要有跨学科的视野和意识,将相关学科知识与本学科内容进行结合。



三、解析论文选题

面对博士生目前面临的“选题难”问题,季勇老师从方向选择、撰写方法、心理调节等方面进行“破题”。在方向的确定上,他认为及时与导师沟通、听取导师意见非常重要,在自身的研究兴趣基础上加之导师的指导才能事倍功半。对于文献综述的撰写,他提出需要按照时间和逻辑的线索,把代表性的观点相串联才能让线索更加清晰。此外,老师非常关注同学们的心理状态,他建议同学们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之下,多与外界沟通、与朋友畅聊,找到自己的排解方式,才能更高效地学习。



在沙龙分享后,季勇老师还就“学科属性的辨析”、“话题的时效性”、“论文选题的困境”、“理论解剖方法”、“博士生涯规划”等方面与同学们进行讨论,在一问一答的交流中为大家拨开眼前的迷雾、扫清前路的未知。同学们表示在这次沙龙分享中受益良多,日后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研究,逐渐找准自己的兴趣,扎实自己学问的根基,与“第一个南大”共奋进,将个人的成长融入到时代发展之中。


四、学有所思

季老师的分享真诚、通透,让我在情感和方法上受益匪浅。季老师对科研的热情让我认识到在马“研”马不仅是一番学术的耕耘,还是以学术为业的研究态度。季老师对研究方法的介绍解答了我对研究不同部分文献量分配不均、前沿问题文献不足的困惑,让我知道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对自己的选题重新审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正是需要通过自己的创新和想法来补足研究的缺憾。这种形式的沙龙让我们通过对学术前辈经验的吸收,以更为积极从容的态度应对将要面临的挑战。固然博士生涯不会一帆风顺,可能会伴随着困惑与迷茫,但是通过学院的关心,相信我们都能够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关怀,在博士生涯中获得成长,顺利渡过一切的难关挑战!

 ——2022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生石润民


面对面的交流博士科研经验给我了很多启发,特别是季老师关于学术研究信念和态度的介绍令我感动和共鸣。他回答了如何处理宏大的科研理想与骨感现实的差距问题。收到正反馈就激动不已,收到负反馈就卧床不起,是最不健康的学习生活态度。我们怀揣信念参与理论研究,期许成果有益于社会实践,但更要端正态度,潜心问题分析,并认识到自身研究的有限性。以积极的学术态度投身无限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中,“始终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者、研究者和传播者,是对马克思的最好纪念”,这是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生应有的学习态度。

 ——2022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生王思雨


此次沙龙让我对于如何推进博士生学业和学术研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如何面对生活和学习压力时有了bat365在线平台·(中国)官方网站可借鉴的经验,同时更清醒地认识到未来更严峻的科研形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想要在短短的博士学涯里有所建树,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季勇老师的分享让我认识到只有找到了“博”与“专”的平衡点,只有持续不断的输入,才能在科研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才能更好地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这门共产党人的必修课。

 ——2022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生王李蟠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